切实改善民生 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 共建幸福开平
——在2011年开平市残工委全体会议
暨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开平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许卓尉 |
开平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
(2011.5.11)
各位领导、各位残工委成员、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这里召开这次残疾人工作会议,主要是结合江门市残联第五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的精神,回顾我市2010年残疾人工作情况,并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展望我市2011年残疾人工作的设想。下面,我就相关的内容向大家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残疾人工作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积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提高服务水平,较好的完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各项规划,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
——贯彻执行相关政策,落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制度。通过对申请参保残疾人的残疾等级认定,截止至2010年12月止,我市共有1197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参加上述两类保险个人缴费全额享受政府补贴。同时,所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都可以享受与重度残疾人相同的补贴待遇。
——加大力度,做好扶贫解困工作,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有1211人、享受每月50元贫困重度残疾人补贴的残疾人有367人,还有20名残疾人得到了市残联的临时补助和危房改造补贴。另外,我们还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全国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等特殊节日开展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共慰问残疾人112人次。通过推进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的开展,共向44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发放共计22万元的补助。
——多种途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使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立自强。依法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现有172家用人单位安置了320名残疾人就业。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共投入扶持资金4万元,扶持了7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项目,实现个体从业。
(二)关注残疾人实际需要,切实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第一,自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的验收以来,我们没有因此松懈,继续组织医疗人员下乡检查,力争发现一例、手术一例,全市共有379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市残联资助手术210例。第二,通过进一步加强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工作,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各镇卫生院在市区和各镇建立了“免费发药点”,定期为精神病患者免费发送药品,并在发药点“建档立卡”,为精神病患者建立康复档案,我市对精神病康复救助工作实现了常态管理;全市共资助37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治疗,为436名精神病患者定期免费发送药物。第三,我市还资助4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免费发放了残疾人用品用具20件。第四,去年我市全面铺开“康复进家庭 居家无障碍”工程,共投入3148元,帮助5户城区残疾人家庭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最后,我市目前已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共有4530个。
——积极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免费为3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培训。另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做好用人单位与残疾人的职业中介服务,共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就业30人次,成功就业21人次。
——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飞跃发展。2010年9月份,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招生开学,现共有教师14人,“三残”适龄少年儿童在校学生51名。作为一所为适龄聋哑、脑瘫、自闭、智障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特殊学校,开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办,填补了我市特殊教育的空白,让我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三)拓展残疾人社会空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助力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围绕“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主题,开展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通过系列专题报道,宣传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有所突破。我市组队参加了江门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肢残4×100米接力第一名、田径、游泳、举重项目比赛第三名的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另外,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刘辅良代表江门市参加广东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赶超男子三级跳项目的世界纪录。此外,通过组织我市残疾人参加游泳、田径、篮球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使残疾人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参与慈善公益万人行,扩大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影响。
——抓住契机,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执法力度,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提高就业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全省统一纳入地税部门代征,并实现与地税部门“大集中”征收系统联网,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操作性和便利性大大增强。我市贯彻上级相关规定,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加大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力度,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保障金的征收工作。全年安排残疾人就业达标的用人单位共有123个,另有833个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标用人单位缴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共450万元。
——完善软硬件基础建设,建设良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平台。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等功能的开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于八月份落成使用,这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残联还高度重视系统作风建设,成立了残联系统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营造了一支工作作风过硬、具备“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精神的工作队伍。
二、2011年工作设想
过去的一年,由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残疾人工作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社会保障和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欠缺协调。开平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幸福开平”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我市现有残疾人四万多人,他们是社会上特殊困难的群体,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是实现“幸福开平”这一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1年是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一年的工作,我们将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幸福开平”的奋斗目标,贯彻上级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使广大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一)研究制定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面开展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根据上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纳入规划的重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着力推进“社区康园网络”建设和实施“阳光家园计划”
把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和日间照料结合起来,解决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社区康园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社区康园网络”建设,十月份前完成两个“社区康园中心”建设,并结合“阳光家园计划”的实施,同时挂“阳光家园”的牌子,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并提供生活技能和康复功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和辅助性就业、康乐文体活动等服务。此外,“阳光家园计划”的实施,今年我们将主要以居家安养为主,并另行依托市区开平市民政福利院、开平市美仙养老院两间敬老院建设为两个托养中心,向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
(三)继续加大康复工作力度
狠抓康复中心的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加大核发二代证工作力度,采取上门评残、下乡办证服务等各种便民措施,提高办证率。今年办证任务要完成4000个,各镇(街)任务见附表。推进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进家庭 居家无障碍”、精神病患者救助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康复救助覆盖面,加大康复救助力度,并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力争2012年底前,全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四)扎实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今年是“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我们要组织开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状况调查,做好残疾人就业推荐和就业跟踪帮扶服务,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进一步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实现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残疾人45人的目标。我们计划2011年举办计算机操作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20人;举办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15人;举办农业种养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150-300人。
此外,我们还要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是江门市政府的考核目标,并纳入为民办实事的倒逼项目之一,我们要按照《开平市2011年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要求,十月份前完成建设任务。在基地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并结合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的开展,扶持贫困残疾人进行自主创业,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促进残疾儿童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开展
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切实解决聋哑、智力、自闭、脑瘫等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让适龄残疾儿童不因自身的残疾而失学。
(六)认真抓好宣传文体工作
围绕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亮点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好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以及“盲人节”、“聋人节”、“爱耳日”、“爱眼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报道。通过组队上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提高残疾人素质,而且使残疾人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自信。
(七)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围绕省委组织部、省残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粤残联[2010]219号)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的规范化建设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工作。9月底前,我们要完成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1年的残疾人工作对我市今后五年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影响举足轻重,我们必须锐意进取、勇担使命,推动残疾人事业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带领残疾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幸福开平。